关于拓展 | 特色课程 | 拓展基地 |
“体验式培训”这个概念的提出并不是偶然的,它源于实践。拓展训练的展开,建立在多种理论基础之上,其中主要是哲学、心理学和教育学、行为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基础。
● 哲学基础
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:实践论、认识论、价值论。而户外拓展即是以实践为基础,在认识论方面获取重大的收获,从而改变学习者的价值观。
从实践论来看,户外拓展强调的是“经历”、“体验”,从“经历”、“体验”中获取对现实生活有效的经验。这正符合了“人的认识过程是经过实践、认识的反复而得到的结果”的马克思认识论。
从认识论来说,实践引发了新旧认识的交替,并使原有的正确认识进一步深入发展,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,心灵得到震撼、思想得到冲击,让学习者在探索中一步步成长,认识在实践中一步步完善。
从价值观来说,行为与认识的改变或者完善,是促使价值观念改变的最根本因素。参与户外拓展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能有所得,而户外拓展能带给学习者最大的收获是积极的价值观念,最终价值观念体系的形成是在实践与认识的交替、冲击和磨合之后。
户外拓展带领学习者进行实践,立足于实践,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主观世界,并由此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。任何事物的发展,并不是顺着一条一成不变的线路而行,必须在现实的冲击与碰撞中得出结论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● 心理学基础
企业推行“以人为本”的管理方式,户外拓展同样采用“以人为本”的教育方式。作为个体而言,学习者有自身的经历、经验和认知,拥有己成熟或者正在形成中的行为模式。从心理学角度来探究,人具有多方面的个性,如:行为表现认知模式、习惯性行为、心理需求等。就户外拓展的特性来说,学习者居于主体地位,同时他们具有主动学习的特性,他们有权利选择、判断和决定,因此,培训师必须为学习者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,营造支持的关系和鼓励的气氛,从宏观上营造一个学习者心理上易于接受的学习环境。
加德纳教授曾经提出过多元智能理论。他认为,人的智能是多元的,每一种智能都是重要和有价值的,学习者在整场培训中,完全可以应用他们的多元化智能吸收更多的知识和技能,而培训师只有了解这一点后,才能有效地调动学习者所有知觉参与体验。
● 教育学基础
从本质上来说,户外拓展属于教育方式之一,主要运用了成人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。
成人教育学主要是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研究的一系列理论知识,主要包括如何激励成人的学习、如何营造一个适宜的学习氛围、如何教学相长、如何深入地学习、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各个方面。户外拓展较为成功地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了成功。
◎ 利用新颖、刺激的户外活动激起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。
◎ 拓展中采用激励手法鼓舞学习、挑战和提问。
◎ 分享过程中成功地与实际生活相结合。
◎ 培训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反馈成功地做到了教学相长。
◎ 立足现在,展望未来。
● 行为学基础
行为学关注的是人类行为的改变,而户外拓展训练强调“经历”、“体验”,主要是认为经历带来的体验可以转变人的行为模式,这正符合了行为主义的基本思想。
行为主义认为,学习者在不同情况下的学习状态是不一样的,比如说竞赛性质的学习任务。因此,学习的内在动机是很重要的,通过激励手段可以促使学习者更加努力地学习,同时,团队的荣誉感也可以促使学习者合作学习。总的来说,任何正确的导向都可以引发积极的学习。
● 社会学基础
社会学理论包括社会相互依赖理论、群体动力学和符号互动理论,其实三种理论的共同点在于:小组是一个具有群体动力的整体,在这个整体中,所有的成员相互依赖、相互依存、相互影响、相互交往。这里的交往不仅仅指团队中人与人的交往,还包括每个人自己的内心交往,和自己的内心互动。
由此可以看出,户外拓展训练倡导小组合作学习,注重小组成员的沟通与交流,促进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长。
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
全国免费服务热线
13728344386